Skip to content
Home » Archives for Ragnar » Page 4

Ragnar

麦西哈•尔撒(愿他平安)前来寻找…迷失者

  • by

《奉绥来特》章(《古兰经》第四一章)预见到审判日,届时人们将成群结队被带来,甚至会迎来自己的皮肤作不利于他们的见证。他们会被告知: 你们对于你们的主所怀的这种猜想已害了你们,故你们变成了迷失者。 《古兰经》41:23 他们的最终裁决将会是: 我已为他们预定许多魔伴,而那些魔伴,以他们生前或死后的事情迷惑他们,他们应当受刑罚的判决,而入于以前逝去的精灵和人类的若干民族之中,而预言对他们实现,他们确是迷失者。 《古兰经》41:23 这强有力地提醒我们,我们中的很多人都是“迷失者”。可能甚至你也是如此。这创造了一个问题,就像《穆米农》(第二三章–《信士》)解释的一样: 凡善功的分量重的,都是成功的; 凡善功的分量轻的,都是迷失的,他们将永居火狱之中。 23:102-103 善功的分量重的人们保持得救的希望,但是那些善功的分量轻的—他们迷失了,没有希望。接着《穆米农》说他们迷失,进入了毁灭。所以,人们被分成了两类—那些虔诚和洁净(有得救的希望)和不洁之人。 麦西哈·尔撒(愿他平安)专门前来帮助不洁之人—— 即《奉绥来特》和《穆米农》中警告的那些注定要下地狱的迷失者。 通常,信教的人会与不信教的人保持距离,以免他们变得不洁。先知麦西哈·尔撒(愿他平安)时代的伊斯兰教法教师也是如此。他们与不洁的人保持距离,为要保持纯洁。但 麦西哈·尔撒(愿他平安)曾教导说,我们的纯洁和洁净首先取决于我们的内心。因此,他会与那些从仪式上来说并不洁净的人交往。以下是《引支勒》中对于他与罪人之间的关系以及伊斯兰教法教师对此的反应的记载。 许多税吏和罪人都来听耶稣讲道, 2 法利赛人和律法教师埋怨说:“这个人竟和罪人来往,还跟他们一起吃饭。” 《路太福音》15:1-2 所以,麦西哈·尔撒(愿他平安)为何和罪人来往,还跟他们一起吃饭呢?他享受罪过吗?这位先知通过给他们打比方或者说讲故事来回应了了他的批评者。 迷失的羊 3 耶稣给他们讲了一个比喻: 4 “如果你们有人有一百只羊,走失了一只,难道他不暂时把那九十九只留在草场上,去找那只迷失的羊,一直到找着为止吗? 5 他找到后,会欢欢喜喜地把那只羊扛回家, 6 并邀来朋友邻居,说,‘我走失的羊找到了,来和我一同庆祝吧!’ 7 我告诉你们,同样,一个罪人悔改,在天上也要这样为他欢喜,甚至比有九十九个不用悔改的义人还欢喜。           在这个故事中,先知(愿他平安)把我们比作羊的同时把他自己比作牧羊人。如任何回去寻找迷失的羊的牧羊人一样,他自己正在找寻迷失者。也许你曾经陷入了某种罪恶——甚至是你家人都不知道的秘密的罪恶。或者,也许你的生活充满了各种问题,令人困惑,以至于让你感到迷茫。这个故事给了希望,因为你可以知道先知 (愿他平安) 正在寻找并帮助你。他想在伤害摧毁你之前拯救你。 《路太福音》15:3-7… Read More »麦西哈•尔撒(愿他平安)前来寻找…迷失者

神圣的斋月—要怎样断食?

  • by

            在斋月期间要禁食时,我听到我的朋友们讨论如何最好地禁食。 讨论的中心是何时开始和停止禁食。 当斋月在夏季到来时,由于我们生活在北方,白天有将近 16 小时或更长时间,问题是是否可以使用其他日光标准(如麦加的日出到日落间隔)进行斋戒。 我的朋友们遵循不同学者对这个问题的不同裁决,以及关于什么是允许的,什么是不允许的类似问题。             尽管这些讨论很重要,但我们经常忘记同样重要的问题,即如何生活以使我们的斋戒取悦真主。 先知们写到了这一点,他们关于正确生活以获得愉快的斋戒的信息在今天和他们的时代一样重要。             先知以赛亚(愿他平安)是活在信徒严格履行其宗教义务(如祈祷和禁食)的时代。 他们是虔诚的。             但这也是一个严重腐败的时期(见介绍《宰逋尔》 )。 人们不断地打架、争吵和争论。 所以先知给他们带来了这个消息。 真正的断食 ““你要高声呼喊,不要停止; 要放声高呼,像响亮的号角。 要向我的子民宣告他们的过犯, 向雅各家宣告他们的罪恶。 2  他们天天寻求我,… Read More »神圣的斋月—要怎样断食?

先知麦西哈•尔撒(愿他平安)给予怜悯

  • by

你违反过伊斯兰教法中的教律吗?我们都不愿意这么做,但事实是我们当中的很多人都在隐藏我们的失败,希望其他人不会发现我们的罪过并且揭露我们的羞耻。但是,如果你的失败被发现了,你又希望怎样呢?           如同《鲁格曼》章(第三十一章)提醒我们的一样: 这些都是有智慧的经典的节文,是行善者的向导和怜悯。 31:2-3 《鲁格曼》章表示“行善者”能够盼望着“怜悯”。所以,《希只尔》(第十五章《石谷》)问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他说:除迷误者外,谁会绝望于真主的怜悯呢? 15:56 迷误者又当如何呢?麦西哈·尔撒(愿他平安)的使命就是为了那些枉受怜悯的迷误者们。这位先知(愿他平安)有过机会向一个被可耻地暴露的人证明该点。 在一次先知麦西哈·尔撒(愿他平安)的教导中,这发生在一位年轻的女人身上。《引支勒》是如此记载的。 通奸时被捉的女人 2 第二天清晨,祂又回到圣殿。百姓聚集在祂那里,祂就坐下来教导他们。 3 这时候,律法教师和法利赛人带来一个通奸时被捉的女人,让她站在众人面前, 4 然后问耶稣:“老师,这个女人是在通奸时被捉到的。 5 按摩西的律法,我们要用石头把她打死,你说该怎么处置她呢?” 6 他们这样问是要使耶稣落在他们的圈套里,可以有借口控告祂。耶稣却只是弯着腰用指头在地上写字。 7 他们不断地追问耶稣,于是祂直起腰来,对他们说:“你们中间谁没有罪,谁就先拿石头打她吧。” 8 说完,又弯下腰在地上写字。 9 他们听了这句话,就从老到少一个一个地走了,只剩下耶稣和那个女人在那里。 10 耶稣直起腰来,说:“妇人,他们到哪里去了?没有人定你的罪吗?” 11 她说:“主啊,没有。” 耶稣说:“我也不定你的罪。回去吧,从今以后不要再犯罪了。” 《约翰福音》8:2-11 这个女人在通奸时被捉,先知穆萨(愿他平安)的伊斯兰教法的教师们想要用石头把她打死,但是他们先把她带到了先知麦西哈·尔撒(愿他平安)那里,看看祂会决定什么。祂会维护教法的真理吗?(顺便说一下,根据教法,男人和女人都要被石头打死,但只有女人被带来接受惩罚。) 真主的公正和人类的罪过 麦西哈·尔撒(愿他平安)没有推翻律法—这是真主所给的标准,且反映了完美的公正。但是,祂说只有那些没有任何罪过的人才能扔出第一块石头。当教师们思索这点时,他们想起了接下来这个《宰逋尔》中声明的事实。 耶和华从天上俯视人间,看有没有明智者,有没有寻求上帝的人。3 人们都偏离正路,一同堕落;没有人行善,一个也没有! 《诗篇》14:2-3 这意味着不仅仅无信仰者、“非洲高粱”和多神论者犯错,就连那些相信真主的人和祂的信使也会犯错。事实上,根据这些经文来看,当真主看向人们时,祂找不到“一个”行善之人。 穆萨(愿他平安)的伊斯兰教法是上帝和人类基于完全公正的安排,那些遵从它的人可能获得正义。但是,标准是绝对的,不允许哪怕一丝背离。 真主的怜悯… Read More »先知麦西哈•尔撒(愿他平安)给予怜悯

先知叶哈亚(愿他平安)以身殉难

  • by

《莫拿非恭》章(第六三章《伪信者》)描述了一些见证了先知穆罕默德(愿真主祝福他,并使他平安)但后来被发现是没用的的骗子的人。 当伪信者来见你的时候,他们说:我们作证,你确是真主的使者。真主知道你确是他的使者,真主作证,伪信的人们确是说谎的。 他们以自己的盟誓为护符,妨碍主道。他们的行为真恶劣! 63:1-2 与《伪信者》相反, 《助迈尔》章(第三九章《助迈尔》)描述了诚实的“见证人”。 大地将因它的主的光明而亮;功过薄将陈列出来;众先知和见证将被召来,他们将被秉公裁判而不受亏枉 39:69 在先知麦西哈·尔撒(愿他平安)的时代,一位真正的见证人被称作“殉道者”。一位殉道者即为见证了事件真相的人。麦西哈·尔撒(愿他平安)称他的信徒们为“殉道者们” 但圣灵降临在你们身上后,你们必得到能力,在耶路撒冷、犹太全境和撒玛利亚,直到地极,做我的见证人(殉道者)。 《使徒行传》1:8 “殉道者”一词曾经只用于那些诚实的见证人。 但是,如今“殉道者”一词经常被使用。每当众多战争之一中有人丧生,或者在某些教派的冲突之中,当战士们互相残杀而有人死亡时,我都会听到这个词。他常常会被他一边的人称作“殉道者”(也许被另一边称作“非洲高粱”)。 但这是正确的吗?《引支勒》记载了先知叶哈亚(愿他平安)时如何在麦西哈·尔撒(愿他平安)的传道工作之间殉道的。他为如何理解此事提供了一个极好的例子。以下为《引支勒》是如何记载这些时间的: 分封王希律听见耶稣的名声, 2 就对臣仆说:“这个人是施洗者约翰!他从死里复活了,所以能够行这些神迹。” 3 原来希律为他兄弟腓力的妻子希罗底的缘故,拘捕了约翰,把他捆绑起来关在监里。 4 因为约翰曾多次对他说:“你娶这个妇人是不对的。” 5 他想杀掉约翰,但怕触怒百姓,因为他们都认为约翰是先知。 6 在希律的生日那天,希罗底的女儿出来在众人面前跳舞。希律非常高兴, 7 就起誓答应她无论要什么都可以。 8 她受了母亲的指使,说:“请把施洗者约翰的头放在盘子里送给我。” 9 希律感到为难,但既然在众宾客面前起了誓,只好下令给她。 10 他派人到监里砍了约翰的头, 11 放在盘子里送给她,她转送给她母亲。 12 约翰的门徒把尸体领回安葬后,就去告诉耶稣。 《马太福音》14:1-12 我们首先看到了先知叶哈亚(愿他平安)被捕的原因。当地的国王(希律)从他身边夺走了他的妻子并娶她为妻—与穆萨(愿他平安)的伊斯兰教法恰恰相反。先知叶哈亚(愿他平安)公开宣称这是错误的,但是腐败的国王并没有听这位先知的,而是逮捕了他。作为有权力的国王的妻子,这位从这段新婚姻中受益的妻子想要压制这位先知。于是她密谋让她的长大的女儿在聚会上,当着她丈夫国王和他的客人的面,表演一段色情的舞蹈。他被女儿的舞蹈所打动,承诺不管她想要什么都会给她。她的母亲告诉她去要先知叶哈亚(愿他平安)的头颅。于是,因说真话而入狱的先知叶哈亚(愿他平安)被斩首,仅仅是因为一个女孩的色情舞蹈在他的客人面前迷住了这位国王。 我们也看到了先知叶哈亚(愿他平安)没有和任何人打架,也没有试图杀害国王。他仅仅在说真话。他敢于警告一位腐败的国王,即使他没有任何世间的权力能够使他站在这位强大的国王的对立面。他说了真话,全因为他对先知穆萨(愿他平安)的伊斯兰教法的爱。对于如今的我们来说,这是一个好的例子,向我们展现了我们如何作斗争(通过说真话)以及我们为什么而作斗争(先知的真理)。先知叶哈亚(愿他平安)没有试图杀害国王,展开革命,或者发动战争。 叶哈亚殉道的结果           他的方式是最有效的。国王对于他的谋杀太内疚了,以至于他以为先知麦西哈·尔撒(愿他平安)强有力的教导和神迹是叶哈亚(愿他平安)的死而复生。           希律对于先知叶哈亚奸诈的谋杀引入了歧途。他的计划就是一个《斐里》章(第一零五章《象》)很好的例子。… Read More »先知叶哈亚(愿他平安)以身殉难

麦西哈•尔撒(愿他平安)提供“活水”

  • by

在《太颓斐弗》章(第83章–《称量不公》)中, 预想是那些真主所亲近的人将会在天堂里饮下清凉的泉水。 真主所亲近的天神们将作证它。 善人们必在恩泽中, 靠在床上注视着 83:21-23 他们将饮封存的天醇:…… 那是一洞泉水,真主所亲近的人将饮它。( 83:25,28 同样的,《印萨尼》章(第76章–《人》)描述了那些给进入天堂的人们的奇异的饮品。 善人们必得饮含有樟脑的醴泉, 即真主的众仆所饮的一道泉水,他们将使它大量涌出。 76:5-6 他们得用那些杯饮含有姜汁的醴泉, 即乐园中有名的清快泉。 76:17-18 但我们在此生的渴望又当如何呢?我们中那些因为罪恶而羞愧的的过去而非“天主所亲近的人”呢?通过祂和一位被拒绝的女人的相遇,先知麦西哈·尔撒(愿他平安)进行了与此有关的教导。 之前,我们学习了先知麦西哈·尔撒(愿他平安)教给我们的该如何对待敌人。在我们当今的世界中,逊尼派和什叶派、叙利亚阿萨德的支持者和反对者、巴勒斯坦人和以色列人……在伊拉克——无论你发现自己身处哪个国家,都会不同群体之间的冲突,人们互相憎恨杀害。这让我们的世界变成了地狱般的苦难。先知麦西哈·尔撒(愿他平安) 在这个寓言中教导说,进入天堂取决于我们如何对待我们的敌人! 但是,教导一件事是容易的,然而做却截然不同。甚至许多伊玛目和其他宗教老师都教一回事,却做另一回事。先知麦西哈·尔撒(愿他平安)呢?有一次,他遇到了一个撒玛利亚人。 (请记住,在他那个时代,犹太人和撒玛利亚人之间的敌意与今天的巴勒斯坦人和以色列人之间的敌意相似)。 《引支勒》记录了这次相遇。 耶稣与一位撒玛利亚女人交谈 耶稣得知法利赛人听见祂收门徒、为人施洗比约翰还多,便离开犹太回加利利。其实不是耶稣亲自施洗,而是祂的门徒施洗。 4 祂回加利利的路上必须经过撒玛利亚。 5 于是,祂来到撒玛利亚的一座城,名叫叙加,靠近雅各留给他儿子约瑟的那块地。 6 雅各井就在那个地方。耶稣走路疲乏,坐在井旁休息。那时是中午时分, 7-8 门徒都进城买食物去了。有一个撒玛利亚的妇人来打水,耶稣说:“请你给我一点水吧。” 9 撒玛利亚妇人说:“你是个犹太人,怎么向我这撒玛利亚妇人要水喝?”原来犹太人和撒玛利亚人互不往来。… Read More »麦西哈•尔撒(愿他平安)提供“活水”

麦西哈•尔撒(愿他平安)教导如何进入天堂

  • by

《凯海府》章(第18章–《山洞》)表明那些“行善”之人会进入天堂: 信道而且行善者,得以乐园为招待所, 《凯海府》18:107 事实上,《查西叶》章(第45章–《屈膝》)重述了“行善”之人会入于天堂之恩惠中。 至于信道而且行善者,他们的主要使他们入于他的恩惠中,那确是明显的成功。 《查西叶》45:30 你希望有一天进入天堂吗?你我进天堂的必要条件是什么?曾经,一位在理解先知穆萨 (PBUH) 的伊斯兰教法方面受过教育的犹太“教师”问过麦西哈·尔撒(愿他平安)这个问题。 麦西哈·尔撒(愿他平安)给了他一个意想不到的答案。以下是《引支勒》中记载的对话。要理解以撒的寓言,您必须了解当时“撒玛利亚人”被犹太人所鄙视。同样的,撒玛利亚人也憎恨犹太人。那时撒玛利亚人和犹太人之间的仇恨将类似于犹太以色列人和巴勒斯坦人之间的仇恨,或者今天逊尼派和什叶派之间的仇恨。由于他们的敌意与当今逊尼派和什叶派穆斯林之间的冲突一样具有强烈的政治和宗教性质,也许我们可以从这个故事中学到一些东西。 永生和善邻之寓言 25 有一次,一名律法教师站起来试探耶稣,说:“老师,我应该怎样做才能得永生呢?” 26 耶稣反问他:“律法怎么说?你怎么理解?” 27 律法教师答道:“‘你要全心、全情、全力、全意爱主——你的上帝’,又要‘爱邻如己’。” 28 耶稣说:“你答得对,照着去做就有永生了。” 29 律法教师想证明自己有理,就问:“那么,谁是我的邻居呢?” 30 耶稣回答说:“有个人从耶路撒冷去耶利哥,途中被劫。强盗剥了他的衣服,把他打个半死,丢在那里,然后扬长而去。 31 “刚好有位祭司经过,看见那人躺在地上,连忙从旁边绕过,继续赶路。 32 又有个利未人经过,也跟先前那个祭司一样从旁边绕过去了。 33 “后来,有位撒玛利亚人[b]经过,看见这个人,就动了慈心, 34 连忙上前用油和酒替他敷伤口,包扎妥当,然后把他扶上自己骑的牲口,带到附近的客店照料。 35 次日还交给店主两个银币,说,‘请替我好好照顾这个人。如果钱不够的话,等我回来再补给你。’ 36 那么,你认为这三个人中谁是被劫者的邻居呢?” 37 律法教师说:“是那个同情他的人。” 耶稣说:“你去照样做吧。” 《路加福音》10:25-37 当律法教师回答“全意爱主—你的上帝”和“爱邻如己”时,他是在引用穆萨(愿他平安)的伊斯兰教教法。尔撒表示他答对了,但提出了谁是他的邻居这一问题。所以麦西哈·尔撒(愿他平安)给他讲了这一寓言。 在寓言中,我们以为信教之人(祭司和利未人)会帮助被打之人,但他们无视了他,任由他处于无助的状态。他们的宗教没有让他们成为善邻。相反的,帮助他的是我们最没有想到的人并且以为是他的敌人的人。 所以麦西哈·尔撒(愿他平安)命令“去照样做”。我不知道你怎么想,但我对这则寓言的第一反应是我肯定误解了,然后我很想忽略它。 但是,想一想各地发生的所有的战斗、杀戮、心疼和苦难都是因为大多数人们忽略这条命令。如果我们想这位撒玛利亚人一般生活,我们的城市和国家会是和平的,而非充满斗争。而且我们会有进入天堂的保证。就眼下情况来看,有进入天堂的保证的人少之又少—即使他们如同这位和尔撒(愿他平安)交谈的律法教师一样无比虔诚地生活。… Read More »麦西哈•尔撒(愿他平安)教导如何进入天堂

尔撒•麦西哈(愿他平安)以寓言教导

  • by

我们见识到了尔撒·麦西哈时如何以独特的权柄进行教学的。与此同时,他还使用展现真实原则的故事进行教学。例如,我们看到他如何使用盛宴的故事来教授上帝之国,​​以及如何通过无情仆人的故事来教导宽恕。这些故事被称为寓言,尔撒·麦西哈(愿他平安)以其教导中寓言所占比例之重以及其寓言之引人注目,在众先知和教师中独树一帜,。 《安凯逋特》章(第29章 – 《蜘蛛》)告诉我们,真主也使用寓言。据记载 这些寓言,是我为众人而设的,只有学者能了解它。 《安凯逋特》29:43 《易卜拉欣》章(第14章)告诉我们真主是如何用关于一棵树的寓言来教导我们的。 难道你不知道真主有过这样一个寓言吗?一句良言,好比一棵优良的树,其根柢是深固的,其枝条高耸入云, 凭主的许可,按时结果。真主为众人打了许多比方,以便他们记取教诲。 一句恶言,恰似一棵恶劣的树,从大地上被连根拔去,绝没有一点安定。(《易卜拉欣》14:24-26) 尔撒·麦西哈的寓言 有一次,他的信徒们问他为什么要以寓言教导。《引支勒》记载的解释如下: 10 门徒上前问耶稣:“你为什么要用寓言来教导他们呢?” 11 耶稣回答说:“天国的奥秘只让你们知道,不让他们知道。 12 因为凡有的,还要给他更多,他就丰富有余;凡没有的,连他仅有的也要夺去。 13 我用比喻教导他们是因为他们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闻而不悟。  《马太福音》13:10-13 他的最后一句话是对先知以赛亚(愿他平安)(曾警告过我们不要让我们的内心变得坚硬)所言的复述。也就是说,有时我们之所以不理解某些事是因为我们错过了解释或者解释太复杂不易理解。在这种情况下,一个更加清楚的解释可以消除这种疑惑。然而,其他时候,我们不理解的原因是我们内心中不愿理解。我们可能不会承认这一点,所以我们一直问问题,就好像阻碍我们的是精神上的理解力。但是如果疑惑是在我们心中而不是脑海中的话,永远不会有足够的解释。然后问题就成了我们不愿顺服,而非我们无法在精神上理解。   当先知尔撒·麦西哈(愿他平安)用寓言教学时,对他所教导的人群产生了戏剧性的影响。那些脑子不明白的,就会对故事产生好奇,进一步追问,进而理解;不愿意顺服的,就会以蔑视和冷漠的态度对待故事,得不到进一步的理解。使用寓言是大师区分人的一种方式,就像农夫通过筛选将小麦与谷壳分开一样。愿意顺服的人和不愿意顺服的人会被分开的。那些不愿顺服的人会觉得这个比喻很令人疑惑,因为他们的内心不愿意顺服它的真理。虽然看见了,但他们看不到重点。 撒种者和四种泥土 当门徒们问先知尔撒(愿他平安)他寓言里的教导时,他正在以一组寓言教授上帝之国及其对人们的影响。以下为第一则: 3 他用比喻给他们讲许多道理,说:“有一个农夫出去撒种。 4 撒种的时候,有些种子落在路旁,被飞鸟吃掉了; 5 有些落在石头地上,因为泥土不深,种子很快就发芽了,然而因为没有根, 6 被太阳一晒,就枯萎了; 7 有些落在荆棘丛中,荆棘长起来便把嫩苗挤住了; 8 有些落在沃土里,就结出果实,收成多达三十倍、六十倍、一百倍。 9 有耳朵的,都应当听。” 《马太福音》13:3-9 所以这则寓言意味着什么呢?我们不需要猜,因为那些有着愿意顺服的内心的人们对寓言产生了好奇,问了它的意思,他回答: 18 “所以,你们应当留心这撒种的比喻。 19 种子落在路旁,是指人听了天国的道理却不明白,魔鬼乘虚而入,把撒在他心里的夺走了; 20 种子落在石头地上,是指人听了道后,立刻欢喜地接受了, 21 但因为他心里没有根基,不过是暂时接受,一旦为道遭受患难或迫害,就立刻放弃了信仰; 22 种子落在荆棘丛中,是指人虽然听过道,但生活的忧虑和钱财的迷惑把道挤住了,以致不能结出果实。 23 种子落在沃土里,是指人听了道,并明白了道,就结出果实来,有的多达一百倍,有的六十倍,有的三十倍。” 《马太福音》13:18-23… Read More »尔撒•麦西哈(愿他平安)以寓言教导

尔撒•麦西哈教导宽恕

  • by

《阿斐尔》章教给我们真主为赦宥者。 赦宥罪过、准人忏悔、严厉惩罚、博施恩惠的主。除他外,绝无应受崇拜的;他确是最后的归宿。 只有不信道者,为真主的迹象而争论。你不要被他们在各城市的往来所迷惑。在他们之前,努哈的宗族,和后来的各民族,都否认众使者,各民族都欲加害本族的使者;他们据谬妄而争论,欲借此驳倒真理,故我惩治了他们。我的刑罚是怎样的?不信道者当这样受你的主的判决,他们是居住火狱的。支持宝座的和环绕宝座的,都赞颂他们的主,都归信他,都为信道者求饶,他们说:我们的主啊!在恩惠方面和知觉方面,你是包罗万物的,求你赦宥悔过自新、而且遵循你的正道者。求你保护他们,免受火狱的刑罚。 《阿斐尔》40:3&7 《侯主拉特》要我们保持彼此之间的和平,如此才能得到这种怜悯。 信士们皆为教胞,故你们应当排解教胞间的纷争,你们应当敬畏真主,以便你们蒙主的怜恤。 《侯主拉特》49:10 尔撒教授真主的宽恕,也把此与宽恕他人联系起来。 尔撒对于宽恕他人的看法 当我看世界新闻时,似乎杀戮和暴力在各地都在增加。阿富汗的爆炸事件、黎巴嫩、叙利亚和伊拉克之间的战斗、埃及的暴力事件、巴基斯坦的杀戮、土耳其的骚乱、尼日利亚的学校绑架、与巴勒斯坦和以色列之间的战争、肯尼亚的屠城——这些还都是我没有刻意寻找就听到的糟糕新闻。最重要的是,我们给彼此造成的众多罪孽、伤害和委屈,虽然没有登上新闻头条,但仍然伤害着我们。在这个复仇和报复的时代,尔撒关于宽恕的教导非常重要。有一天,他的门徒问他,他们应该原谅多少次。此为《引支勒》记载 无情的仆人的故事 21 彼得上前问耶稣:“主啊,如果我的弟兄得罪了我,我该饶恕他多少次呢?七次够了吧?” 22 耶稣回答说:“我告诉你,不是七次,是七十个七次。 23 “因此,天国就像一个王,他要跟奴仆清算债务。 24 正开始清算的时候,有人带着一个欠了六千万银币[b]的人进来。 25 因为这个人无法清还债款,王就下令把他及其妻儿和所有财产全部卖掉还债。 26 那奴仆跪在王面前乞求说,‘请宽容我,我会把债务全部还清的。’ 27 王可怜他,不但释放了他,而且免了他全部的债。 28 “可是,那奴仆出去后,遇见一位欠他一百个银币[c]的同伴,就揪住同伴,掐着他的喉咙说,‘还我钱!’ 29 同伴跪下哀求道,‘请宽容我,我会还你的。’ 30 “那奴仆却不肯,竟把同伴送进监狱,直到他还清债务为止。 31 其他的奴仆目睹这一切,都愤愤不平,把这件事告诉了王。 32 “于是,王把那奴仆召来,说,‘你这可恶的奴才!你哀求我,我就免了你所有的债。 33 难道你不应该怜悯你的同伴,就像我怜悯你一样吗?’ 34 王大怒,下令把他交给狱卒受刑,直到他还清全部的债务。 35 如果你们不从心里饶恕自己的弟兄,我的天父也要这样对待你们。” 《马太福音》18:21-35 他的故事的重点在于如果我们接受了他的怜悯,真主(王)就会非常饶恕我们。奴仆欠他的一万袋黄金即为象征。仆人表示他需要更多时间来偿还。但这数额太大了,永远无法偿还,所以国王只是取消了全部债务。如果我们接受真主的怜悯,

麦西哈教授内在洁净

  • by

保持洁净有多重要?《尼萨仪》章(第四章-妇女)说道: 信道的人们啊!你们在酒醉的时候不要礼拜,直到你们知道自己所说的是什么话;除了过路的人以外,在不洁的时候不要入礼拜殿,直到你们沐浴。如果你们有病,或旅行,或入厕,或性交,而不能得到水,那末,你们可趋向洁净的地面,而摩你们的脸和手。真主确是至恕的,确是至赦的。 《尼萨仪》4:43 《尼萨仪》要求我们在礼拜之前于洁净的地面上清洁脸和手。外在洁净是重要的。 《晒姆斯》(第91章 – 《太阳》)也告诉我们我们的灵魂 – 即我们的内在 – 是同样重要的。 以灵魂及使它均衡, 以灵魂及使它均衡, 凡培养自己的性灵者,必定成功; 凡戕害自己的性灵者,必定失败。 《晒姆斯》91:7-10 《晒姆斯》告诉我们,如果我们的灵魂,或者说内在,是洁净的,那么我们已经成功了。但是,如果我们的灵魂是腐坏的,那么我们就失败了。麦西哈·尔撒(愿他平安)也有关于内在和外在洁净的教学。 我们看到麦西哈·尔撒的话语有着教导的权柄、救治伤病、甚至控制自然的力量。他为同样了揭露我们内心的情况尔教学 – 以让我们仔细检查我们的内在和外在人格。我们熟悉外在洁净,这也是为什么礼拜前要“小净”以及吃要吃清真肉。据《圣训》记载,先知穆罕穆德(愿真主祝福他,并使他平安)说过: “洁净为信仰的一半……” 《圣训》穆斯林第一章二卷本,0432 先知麦西哈·尔撒(愿他平安)还想要我们思考另一半 – 我们的内在洁净。这很重要,因为人们能看见他人外在的洁净,但这对于真主来说是不一样的… Read More »麦西哈教授内在洁净

上帝之国:多人受邀,但是……

  • by

《赛直德》(第32章 – 《叩头》)描述了那些在大礼拜中热切叩头直言奖赏的人们: 任何人都不知道已为他们贮藏了什么慰藉,以报酬他们的行为。 《古兰经》,32:17 《安赖哈曼》(第55章 – 《至仁主》)中的第33到第77经节问了31次以下问题: 你们究竟否认你们的主的哪一件恩典呢? 《古兰经》,55:13 – 77 如果有此等美事在等待着正义之人,我们会认为没有人会拒绝从主那里得到这样的恩惠。拒绝此等美食是多么愚蠢。但是先知救世主尔撒(愿他平安)讲了一个寓言故事,以教导我们我们面临着拒绝主为我们准备的恩惠的危险。首先,回顾一下: 我们看到了先知救世主尔撒(愿他平安) 的权威之言让疾病甚至自然都服从了他的命令。他还教授了上帝之国。《宰逋尔》中的几位先知都曾写到过即将到来的上帝之国。尔撒以此为基础,教授王国“近在咫尺”。 他首先教导《登山宝训》,展示上帝之国的公民将会彼此相爱。想想我们今天经历的痛苦、死亡、不公正和恐怖(听听新闻),因为我们不听他关于爱的教导。如果生活在上帝的国度中要不同于这个世界上时而地狱般的生活,那么我们需要以不同的方式对待彼此——用爱。 盛宴寓言 既然没几个人按照救世主尔撒(愿他平安)教授的方式生活,你肯定觉得没几个人被邀请到上帝之国。但并非如此。救世主尔撒(愿他平安)曾提过一场盛大的宴会(一场派对),以此说明上帝之国所邀请范围之广远。但还有意想不到之处。那些我们认为最有可能被邀请的人(像伊玛目一样的宗教领袖)和其他好人将会错过这场派对。引支勒记载: 15 同席的一个客人听了这番话,就对耶稣说:“能够在上帝之国坐席的人多么有福啊!” 16 于是,耶稣对他说:“有一个人大摆宴席,邀请了许多客人。 17 要开席的时候,主人就派奴仆去对客人说,‘一切都准备好了,来赴宴吧!’ 18 可是,他们都找借口推辞。头一个说,‘我刚买了一块田,必须去看一看,请恕我不能参加。’ 19 另一个说,‘我新买了五对牛,要去试一试,请恕我不能参加。’ 20 还有一个说,‘我刚结了婚,所以不能去。’ 21 奴仆回来将这些话告诉主人,主人非常生气,于是对奴仆说,‘快出去到城里的大街小巷把贫穷的、残疾的、瘸腿的、瞎眼的都请来。’ 22 奴仆说,‘主人啊,我照你的吩咐办了,可是还有空位。’ 23 主人又说,‘出去到大路上、篱笆旁硬把人拉来,让我家里座无虚席。 24 我告诉你们,原来邀请的那些人没有一个能尝到我的宴席!’” 《路太福音》14:15 – 24 这个故事中,我们的认知被多次颠覆。首先,我们可能会觉得真主不会邀请很多人去祂的国度(也就是宴席)因为祂找不到太多值得的人,但并非如此。许多人都受邀前来宴席。主人(寓言中的真主)想要宴席座无虚席。此举是鼓舞人心的。 但确有意想不到之处。并没有多少宾客想要出席,他们纷纷找借口推辞出席!想想这有多么的不合常理。… Read More »上帝之国:多人受邀,但是……